春夏之交是全球各大科技公司舉辦年度活動的季節,兩週前是 Google,這週輪到微軟。
只用短短 43 分鐘,董事長兼 CEO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講完 Build 2022 主題演講。有如念稿,一口氣發表微軟開發者流程、雲端運算、微服務、AI 大模型商用化、低程式碼、工業元宇宙等十大領域 50 多項全新產品、技術和專案進展。
值得關注的新玩意有:
數量眾多的新發表可歸類為三關鍵:
從這些角度可看出,聯合創始人兼前 CEO 鮑爾高喊「開發者!開發者!開發者!」的雄心微軟仍堅守,只有開發者繼續支持和參與構建微軟主導的企業級服務和雲端計算生態,公司才能站穩腳跟,避免成為下一個惠普或雅虎。
讓大模型商業化,變成開發者的利器.
OpenAI 推出 GPT-3 時,很多第三方開發者都取得測試許可,也做出非常有創意的 demo。不過沒人比微軟拿到的許可更高階。GPT-3 及 OpenAI 大規模/超大規模生成語言和多模態模型的諸多努力上,微軟看到巨大的商業化前景,2019 年 OpenAI 和微軟就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當然,恐怕只有深諳辦公和企業級市場的微軟,能將這些技術轉成驅動商業增長的引擎。Build 2022 可看到微軟和 OpenAI 合作開花結果:Azure 雲端計算平台正式上線 OpenAI Services(預覽版),開發者可申請試用,大量使用場景應用 OpenAI 開發的代碼生成和語言生成大模型。
一句話總結,就是讓所有應用都有 AI 大模型加持。
以線上二手車銷售平台 CarMax 為例,選購二手車時,消費者總是面臨「資訊過載」,看著成百上千條車輛技術細節和留言評價,對非專業人士非常頭疼。CarMax 採用 Azure OpenAI Services,同時利用 GPT-3 強大的閱讀理解能力和 Azure 雲端計算平台的企業級服務,生成車輛精煉資訊。
現在,CarMax 用戶可以通過模型總結出的「一段話」,瞭解最接近真實的車輛情況,比如能裝下多少人、空間大小和舒適度、燃油經濟性等。 OpenAI Services 有效降低了 CarMax 使用者在購車流程中的心理壓力,降低交易摩擦,提高成交機率。
還有一個值得提及的東西:Express Design,低或無程式碼開發功能。只要幾秒鐘,就能直接將設計草稿轉成可工作的應用介面甚至完整應用。Express Design 是微軟低程式碼開發工具 Power Apps 功能之一,支援 Figma 檔、PDF、PPT 等文件格式,甚至手繪草稿等。背後同樣是微軟自家及 OpenAI 等合作夥伴的語言生成及多模態模型。
Power Apps 開發者使用者馬上就能開始用 Express Design。
如前面提到,有趣和有潛力的 demo 很多,但大模型實際場景應用一直是研發機構難題。超大模型和 Azure 雲端計算平台結合,實現程式碼和內容大規模自動化創造,這也是微軟今年提的「模型即平台」(Model as Platforms)概念含義。
可以說兩年前各種 OpenAI Demo 讓人看到超大參數量語言生成模型的潛力,今天微軟做的不僅把大模型交給開發者,更重要的是教導如何解鎖大模型潛力,大模型商業化並不是簡單開個 API 就完了,畢竟是新事物,給你魚更要教你捕魚。
透過 Azure OpenAI Services、Express Design 等技術服務和功能,微軟成了第一家吃雞大模型的公司。
疫情爆發到現在大家應該都習慣在家上班和視訊會議。開會放投影片時,很多人常使用分享畫面(share screen)功能。然而微軟辦公協同軟體 Teams 團隊看來,很多公司都在家上班,需要用多種軟體合作,需求無法透過「被動式」分享畫面功能滿足。
Teams 今年推出 Live Share 功能,並不是取代分享畫面,但可視為高級版分享畫面功能。Live Share 就是視訊會議插入第三方應用介面,有點像遠端桌面,不僅可看,所有參會者都可互動。
以下圖 3D 建模軟體 Hexagon 為例:Teams 視訊會議可發起 Live Share 螢幕,其他參加者都可從各自角度編輯和觀察。更直覺的協作體驗能讓參加者更簡單參與腦力激盪,讓複雜、互動第三方程式嵌入視訊會議,擴展分享螢幕的可操作性。
最簡單的場景如應用開發團隊正在展示圓形產品,你想看到應用功能表點擊和拖曳效果,以前是舉手告訴主講人代替你操作。有了 Live Share,就可以用自己螢幕操作,每個參加者都能同時動作,不影響其他人的畫面,不僅每人都有較深理解,還能縮短開會時間。
Live Share 就好比將簡報內容變成虛擬化實例,每個參加者都能有自己的實例。Live Share 功能基於微軟開發的前端框架 Fuild Framework,第三方應用開發者只需產品整合微軟 Live ShareSDK 即可讓應用支援。
透過 Live Share 可實現的功能有基本介面互動、音視訊內容同步和多用戶編輯等,以及 agile poker 等。合作夥伴有視訊協作服務 Frame.io、設計公司 Hexagon、諮詢公司埃森哲、agile poker 服務 Parabol 等。
可預期的是,有了 Live Share 功能,更多開發者及密集協作型團隊,挑選辦公協作和視訊會議方案時有更高機率會選擇 Teams。
十幾年前討論起開源,恐怕沒什麼人會拿微軟當正面例子,然而 2015 年開始,從開源 .NET 到 Visual Studio 支援多操作系統/語言開發,再到 GitHub 戰略收購和技術支援,微軟已成為開放技術生態領域最活躍和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身為 Wintel 聯盟的既得利益者,微軟更毫不避諱 x86 式微。過去幾年微軟支援多平台開發已證明自己,Build 2022 時支援開放硬體生態又邁出一步。
微軟這次推出 Project Volterra,ARM 架構、開放給開發者的原型機(developer kit):
「我們相信 Windows 開放硬體生態給予開發者更多彈性和選擇,幫助開發出支援多場景的產品」,微軟表示,Project Volterra 就是立足於幫助 ARM 架構開發者的產品。
Project Volterra 採用驍龍 NPU 計算平台,內建高通近年力推的神經計算單元(NPU),以較低功耗達成機器學習模型推理及訓練。開發者原型機執行 Windows on ARM,適合以 Windows 或適用 Linux 的 Windows 子系統為主要工作環境的開發者。
Project Volterra 整合多個 I/O 介面,且微軟宣稱開發機採用可堆疊式設計,似乎代表可堆疊多台機器,做到某種類似並行計算的工作負載模式:
最近十年微軟 Surface 設備在 Windows on ARM 方面嘗試沒有取得好成績,甚至某些嘗試非常失敗,如前幾年 Surface RT 及近兩年 Neo / Duo 雙螢幕設備。x86 計算平台式微的年代,ARM 架構對消費級及物聯網市場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計算平台,微軟也沒有因自家失利就放棄 ARM 市場,和前幾年大搞開源一樣,今天轉去瘋狂擁抱 ARM 架構:
除了 Project Volterra,微軟還宣布將在整個 Windows 平台端到端支援 ARM 架構,提供一系列 ARM 原生工具鏈,包括 Visual Studio / VSCode、Visual C++、NET 框架等。
ARM/驍龍 NPU 計算平台大力支持基礎上,微軟正在籌劃更宏大的計畫:Hybrid Loop。這是跨平台 AI 開發模式,最終目標是藉助 Azure ML 及 ONNX Runtime(多種神經網路框架相容)之力,讓任何神經網路模型能用於任何應用,且部署到 CPU、GPU、NPU、FPGA 等主流計算硬體平台。
Project Volterra 正是偉大計畫的嘗試之一。
以上就是今年 Build 值得注意的新產品和技術,如文章開頭提到,主題演講 43 分鐘就發表十大類 50 多項新玩意,最後今年 Build 特色之一就是「不賣期貨」,大多數會後都會開放開發者或大眾,可至微軟官網觀看 Build 主題演講和個別主題,了解更多技術和產品。
(本文由 品玩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Microsoft Build 2022)